楊士琪紀念獎

年度得獎人

得獎人 事蹟 年代
魏德聖

因他一直努力開拓新疆界,創造台灣電影的諸多可能,也是具有強大企圖心的電影夢想實踐者。大膽衝勁和不算計未來的魄力令人敬佩。自2008年以《海角七號》吹起台片復興的號角,不畏逆境,持續求新。

2024
蔡崇隆

長期關注少數弱勢族群,為弱勢發聲,包括外籍配偶及外勞人權等問題,從早期的『島國殺人事件』以及台灣的『油脂傷害』問題、外勞人權議題,是位相當認真導演,也是值得我們特別推崇的騎士精神。以『九槍』描述一個外勞之死揭發台灣漠視外勞人權的問題,藉以喚醒國人重視,感人深刻。

2023
聞天祥

自16歲開始寫影評,大學時代成立電影社,現為知名影評人、影展策展人。是歷任金馬獎主席侯孝賢、張艾嘉、李安、李屏賓所倚重的金馬執委會執行長,任內推動金馬體制改革,與侯孝賢創立金馬電影學院,創立奇幻影展,經典大師影展,改善影展生態,使金馬影展全年都是影展。

2022
鍾孟宏

鍾孟宏導演和擔任攝影的作品,關注這塊土地上的弱勢者,觀眾常因他(化名中島長雄)高超的攝影,開啟新視野,發現了過去沒有見過的台灣。他導的五部劇情長片除了《陽光普照》之外,《第四張畫》丶《失魂》丶《一路順風》都叫好不叫座,但他始終如一,用由廣告賺來的錢支撐著理想。並擔任新導演的編劇、攝影、監製等工作,全方位協助新導演完成電影夢。

2021
江泰暾

自1970年代入行,至今累積了近50年的放映經驗,他為許多場館量身打造放映設備,完成高難度戶外放映,深受導演信賴,為觀眾帶來高水準的觀影品質。

2020
陳俊志

不光拍攝紀錄片為社會公義發聲,更挺身參與眾多社會運動,即使到了生命最後期,仍把他的影像創作,像武器一樣帶到社運領域,為爭取性別平權抗爭。

2019
陳國富

在國片黑暗時期,率先以《雙瞳》引進好萊塢資金與製片規格,培養了如魏德聖、戴立忍、黃志明等電影人才,成為台灣電影復興的力量。曾擔任台北電影節第一、二屆的執行長,近年在大陸以「金牌監製」享譽,引領華語片提昇國際水準、協助台灣電影人才開拓市場,培養新導演及製片人才,在電影產業一直扮演拓荒、冒險及創新的領頭羊。

2018
詹宏志

以創業家的概念,率先以整合行銷的手法為台灣新電影行銷國際市場。擔任侯孝賢《悲情城市》、楊德昌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等片的監製,以藝術電影出發,整合資源,拓展資源稀缺的獨立製片空間,為電影大師背後的推手,促使台灣新電影在世界影壇建立了歷史定位。

2017
林添榮

在電影黑暗期仍以個人力量不斷添購引進電影先進器材,默默革新國內電影攝製器材,帶動電影工業技術進步。

1990
吳天明

打破中國大陸片廠的官僚體制,培育了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、張藝謀、黃建新等人,走出傳統敘事風格,提升中國大陸電影水準,並受國際矚目,開創華語電影新格局。

1988
明驥

在中影製片廠廠長及中影總經理任內,建立中影文化城、開設技術人才培訓班,現在最為人知的大師李屏賓、廖慶松、杜篤之皆來自這個訓練班。

展現無比魄力,晉用新人包括吳念真、小野、段鍾沂、黃嘉生等年輕人進入製片企劃部成為公司的核心幹部。發揮軍人本色,把職場當戰場,突破體制上的困境創新,奉獻心力不惜犧牲自己的仕途,為台灣電影開創新局。排除萬難,支持及推動新電影,引領風潮,使國片展現新的轉機。

1986